某地供水管网探测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通过在管网增设远传压力及流量传感器,自动采集管网运行数据,结合管网空间及属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算法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构建基于管道压力、流量漏损模型及系统平台,实现高精度的、 高时效性的漏损检测与定位。

1、管网普查(校核)

通过管网普查,掌握给水管线空间分布和属性,建立权威给水管网数据库,编制给水地下管线图, 建立数据交换服务平台, 建立基于 GIS 的三维管网可视化系统。如实地踏勘情况与已建管网系统有较大差异时, 需对管网数据进行复查校核。

2、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流量计:

供水管网原有计量设备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大用户单体或集群的贸易结算水表前加设远传流量计或远传监控水表; 老旧管网(老旧小区)配水支管起点处应加设远传流量计;安装施工停水影响范围最小原则; 新增管道井数量最少原则(即土建施工作业量最小原则)。

压力表:

管网最不利点(最远,末梢);沿管道介质流向高程增加的点位;沿管道介质流向高程陡降的点位;特殊用户区域; 历史爆管严重区域;管网干线,支线交接处;施工停水影响范围最小原则。

水质监测布设及原则:

区域内管网末梢须布设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对供水水质有特殊要求的供水区域进水管可增设水质在线监测设备; 供水管网原有水质监测设备(余氯监测点位、出厂水在线水质监测点等)最大限度综合利用;点位应满足安全防护要求; 便于维修、维护、药剂更换、巡查。

3、管网分区

对整个城市供水管网划分成为逐级嵌套的多级分区,进行流量、压力、水质和漏点监测, 实现供水管网漏损分区量化及有效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监测和分析各分区的流量变化规律, 评价管网漏损并及时做出反馈,将管网漏损监测、控制工作及其管理责任分解到各分区,实现供水的网格化、 精细化管理。根据城市规模,可划分为 3-5 级。

4、压力管理

实时采集管网压力数据,生成管网水力模型,实时模拟管网运行状况,监测管网压力变化,当压力超出阈值,自动预警。

   管网压力监测与优化管理

- 供水管网压力片区划分与实时监测

- 供水管网异常分析与评估

- 供水管网新增测压点布设

   基于管网压力的水力模型的建立与调度

- 节点流量的模拟与优化分配

- 总表、户表水量的计算与优化分配

- 基于实测值的模型校核

5、漏损控制

基于人工智能的压力管理和漏损控制模型,实现漏损监测与定位。

图片加载失败
图片加载失败